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蜀道难》绘景艺术欣赏

《蜀道难》绘景艺术欣赏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教材研究 |人气:401

《蜀道难》绘景艺术欣赏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教材研究,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方面的资料。

《蜀道难》绘景艺术欣赏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诗中状物写景,极为逼真动人。诗人充分展开想象,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下面单就绘景艺术谈谈。

一是现实与想象共融,夸张与神话相合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这是现实之景,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然后融汇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实和虚的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所表现的艺术境界。

二整体与局部、正面与侧面结合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前四句是整体描写,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点与面结合,极写蜀道难行。

写景状物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极写山势的高危,是为了写蜀道高险难行。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写山高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高危,唯其山高,更见蜀道之险。

妙的是诗人还善于借动物来营造气氛,刻画人物心理。黄鹤与猿猱的描写就反衬了蜀道的望而生畏。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自然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里的虚写起到了层层映衬的作用。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三是蒙太奇镜头的妙用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不仅如此,这两句还巧妙的运用了电影蒙太厅,与后两句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了一段精彩的动态电影。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总之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如果觉得《蜀道难》绘景艺术欣赏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语文学习,蜀道难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