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语文学习写作教学改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可行性对策

改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可行性对策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写作教学 |人气:972

改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可行性对策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写作教学,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方面的资料。

改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可行性对策

江苏省泰州中学 董旭午

说起中学生作文现状,闯进我们大脑的大多是低幼、空洞、虚假、偏激、狭窄、克隆、错别字、语言不规范等,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真令人头疼不已。有人也许要问:原因者何?笔者认为,仅把阅读视为心灵对话、严重忽视以教读促学写,不注重在课文教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辨的能力和习惯,瞄着高考作文风向标、急功近利地大搞应试作文训练,关起教室的“门窗”从课本到课本死学死练,学生都已被学校“圈养”起来等都是很现实的原因。但话又说回来,这些情况似乎没有哪一点是能够立马放弃或彻底改变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是在此背景下努力努力采取可行性对策去改善现状,以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局面稳步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对策。主要是培养好四个习惯:

一、培养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2003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七成多的中学生不喜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认为作者的父亲爬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认为他爬月台的动作不够潇洒、缺少美感,故希望把这篇课文踢出中学语文教材。这里,笔者就不再评论这些中学生多么幼稚可笑了,只想强调一点,这种可怕的幼稚,应该源于中学生严重缺乏“亲情”、“爱心”和“感恩”等人文素养。这是非常可怕的!究其根源,应该归因于我们的课文教读不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好习惯,至少是与此有关。比如,《背影》中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那段描写,教读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父亲“爬月台”、“抱橘子”等细节问学生:读了这样的细节,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生活圈子里,你的亲人有没有过类似的细节动作,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学生势必会走进“父与子”的内心世界,用生命和心灵去深深地体验和感受到那种父子至爱深情。不仅如此,还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是如何疼爱自己的,回想起一些曾令自己感动不已的细节,在心灵深处对作者父亲“爬月台”、“抱橘子”等细节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共鸣。说实在话,在今天急功近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爱心”和“感恩”确实是需要语文教师经常唤醒和精心呵护的。为此,教读课文时教师就是要充分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和课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用心灵来体验和感受,进而再与回归现实生活去观察思考,进一步加深这样的体验和感受。如此循环反复,学生就会不断强化观察、体验、感受、思考周围人、事与物的自觉性,进而逐渐养成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就会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就会自觉、主动地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与物,并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和感悟了。

二、培养对接生活的好习惯

笔者这里所说的对接生活,特指教学生自觉地用课内学会的积累素材的方法到课外去积累素材,最终达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相互对接、交融,促进学生心灵日益充实、升华,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学目的。现在的学生已经被“圈养”起来了,语文课堂与社会完全隔离开来了,学生很难嗅到社会和时代的气息。这样一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势必要打开“门窗”,时刻与外面的世界通气,以保证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至于“缺氧”。笔者的做法是,课内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课下指导学生阅读与社会和时代热点、焦点密切相联的书刊。例如,教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笔者就曾指导学生对司马迁忍辱著述的精神进行深入、辩证的思考,进而充分认识到忍辱负重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再把这个来自课文的素材牢牢地积累、扎根在生命里。之后,笔者再指导学生看与社会和时代热点、焦点密切相关的书刊(如《写作素材》《素材快线》之类),并指导学生用课内所学到的方法对书刊中的重要素材进行深入、多维的思辨,以促进学生自觉养成与生活对接、用生命和心灵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比如,对陈光标裸捐的问题,笔者就曾引导学生进行过思辨:有的认为,从奉献爱心的角度来讲,陈光标做得一点儿都没错;有的认为,从关心、照顾好亲人的角度来看,陈光标没有必要捐得那么彻底;有的认为,陈光标努力做大事业,缴纳更多的税款,自己企业的职工过上更好的日子,即使不裸捐,只是常做些爱心捐款之类的事,也同样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有人认为,他的裸捐是一种使命感的体现,他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唤醒更多企业家、有钱人的爱心;也有的认为,他的裸捐并不那么值得大惊小怪,作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爱心的人,就应该这样做,这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说实在话,对某一素材能有这么深刻、多维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想让学生再忘记它都很不容易呀。试想,如果学生真的养成好习惯,自然就会变得视野有宽度、认识有深度、境界有高度了,自然就会用心灵去体验、感受,用头脑去思辨、消化和升华素材了,自然就会把素材彻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 、境界、人格等人文素养了。

三、培养独立思辨的好习惯

学生的作文有没有立意高度,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心灵为之一震的独立见解,关键还要看他们的独立思辨能力发展得如何,而要扎实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和习惯,其出发点还在于课堂教读。笔者的教学经验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训练点,并且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落实到位。每学期伊始,先通览教材,在课本中找好适于训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篇目,并做好规划。在基本完成规划内某课文的教读任务时,将预设好的相关问题公布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辨。比如,教读《渔父》,文本的结论是:屈原为守住自己的高洁之志,用死来表达自己的忠烈,死得其所。笔者根据这个结论,预设了一个问题:屈原到底应不应该选择死?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得出了以下一些很出乎我意料的结论:

(1)没必要死,为昏庸的国君去死,是愚忠,很不值得;(2)不应该选择死,不死还有可能写出更伟大的作品;(3)不必去死,死了也改变不了现实,白死;(4)干嘛要死,独善其身不就结了;(5)不懂得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才是最有价值的;(6)应该死,用死来唤醒昏聩的国君,挽救出国的命运;(7)只能死,因为屈原已经失宠了,又得罪了那么多权贵,活着也没啥意思了;(8)只有死,因为屈原已经彻底绝望了,连梦都被现实摧毁了……

不仅课内教读这样做,笔者还经常利用合适的自读篇目课外举办专题讲座来助推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课下自读这些文章,了解其大意;而后,再把预设的问题教给学生去思辨,或在内心深处发表自己的想法,或用周记写出来;最后,笔者根据教学进度,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举办师生互动式专题讲座。这类讲座,不仅有力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思想境界和人格品质的发育,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辨的好习惯的养成。

四、多读好书的好习惯

有关资料表明,当代中学生起码应具备这些方面的人文素养: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及借鉴历史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修养;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审护人的精神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反对将人简单化、机械化;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察、感受和认知,从而形成人类意识;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崇高和完美;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问题作严肃追问;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能够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道德与真理、尊严与平等、公平与正义等;具有同情、悲悯、善良等健全美好人性,具有永远方正的良知,具有用于担当的品格,具有自主独立的人格,热爱生活和生命,关注自然和人类命运,等等。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改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可行性对策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中学生作文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