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

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阅读教学 |人气:992

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阅读教学,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方面的资料。

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

江苏省泰州中学  董旭午

语言是美丽的,这是个不容争议的定论,故不想再多废话。有广告曰:有实力才有魅力。我们要说,语言因其美丽才有魅力。语文教学的本务就是教学生学好语言,掌握母语的表达艺术,但要想让学生钟情于语言,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们语文教师学好语言,那就必须得让他们充分品味和感受到语言的“美丽”。那么,语言的“美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又怎样教学生用心地去深入品味和感受呢?

一、教学生感受语言的张力美

语言的张力美常表现为一种磨锉力的美。作者为了突出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时会故意让语句有一种顿挫感,使语言产生一种较强的磨锉力,一顿一挫地磨锉着读者的大脑,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强化语言的表意功能。例如: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翦伯赞《内蒙仿古》

例句中,划线部分的核心意思是: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则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但若这样毫无顿挫感地表述出来,那种对读者大脑的磨锉力就会大大削弱,从而也就影响读者对语意的注重程度,也大大削弱了语句的表意功能。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和课文生活,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即歌颂民族团结,赞美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只有这样深入体验、感受和思考,学生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语言的这种磨锉力的美,才能打灵魂深处感悟到作者这样造句的苦心啊。

语言的张力美还常表现为一种冲击力的美。说语言有冲击力的美,是指有的表意语言节奏十分强烈,仿佛是密集的鼓点,一声接一声地槌击着读者的心,使读者受到的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进而强化读者的感受,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例如:

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矶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马丁 路德 金《我有一个梦想》

这一大串排比句,无疑是马丁 路德 金的心灵在呼喊,震天动地,迸射着火一般的激情,充分表达了黑人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但我们如果仅仅认为这段话无外乎强调让自由之声到处都响起来,把这段话改为“让自由之声处处响起来”一句,恐怕就不会具有那么强烈的冲击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了,那震撼人心的演讲效果也就几乎归零了。教读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走进马丁 路德 金的内心世界,还要走进黑人被压迫、被歧视甚至被奴役的生活,以深刻体验马丁 路德 金的情感,从而真正理解他为什么要如此“废话连串”地演讲。当然,还要指导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课文,就像马丁 路德 金那样激情似火地演讲,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深刻体验马丁 路德 金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生感受语言的质感美

语言是有质地和重量的,是可触可感、知冷知热的,甚至是可以放到天平上称称,拿在手里捏捏,再用鼻子嗅嗅,用牙齿嚼嚼的。例如:
.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朱自清《绿》)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能写出两段例句中划线句那样有质感的句子,仅凭作者的想象力还是不够的,还应该饱含真情和深情。人的情感常有正和负两个极端,比如极爱极恨之类。在文学语言上,表现这两向极端情感的语言往往都很有质感,上述两例均为在极为喜爱的情形下写出来的。试想,如果作者朱自清不极爱梅雨潭,黄河浪不极爱故乡的榕树,就不会极尽想象之能事,写出那样富有质感美的语句。前者把梅雨潭的绿写得像“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又像“一块温润的碧玉”;后者把榕树的嫩叶写得“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都不是为描写而描写,都是极其喜爱的真情流露。所以,引导学生感受、赏析这种语言的质感美时,不能只停留在运用了什么修辞、收到了什么效果之类的层次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这几个语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体验、感受到作者那极喜极爱的情感和心理,就仿佛连自己也已经喜爱得要发狂了一样(不这样描写就不足以尽情表达自己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要指导学生美读美品美美地赏,甚至闭目合眼,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只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进入作者内心,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真正领悟到这种极富质感的语言之美。

三、教学生感受语言滋味美

人们都偏爱美食。那么,何谓“美食”?就是美味、美丽、美妙的食物。有人说,美食是有力量的,可以聚拢来天南地北的食客。也有人说,以滋味作语言,可以亲近全世界!

笔者也要说,语言是有滋味的,也是有力量的。那么,语言都会有些什么滋味呢?笔者以为,语言至少该有爱憎、含蓄等滋味。例如,人们把上海倒塌的那座楼称为“楼脆脆”,把武汉某单位私自增高的那座楼取名“楼高高”。我想,我们不该只感到挺滑稽的,进而一笑了之,更应该感受到命名者的无奈与憎恶,感受到这语言背后的真滋味。记得当年上大学时,讲授当代文学的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个经典例子:

《屈原》演到第三场或第四场的晚上,郭老在后台和饰婵娟的张瑞芳女士谈到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说,在台下听起来,总觉得这话有点不够味,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的”下边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当时,饰钓者的张逸生正在旁边化妆,他插口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

听了这话,郭老受到很大的启示,觉得一个“这”字,非常恰当。

[1] [2] [3]  下一页


如果觉得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