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龙年话“龙语”
陕西澄城 郭军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比如十二生肖之一的龙就是集“马头,鹿角,虎须,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于一体的复合象征物,兼具阳刚,阴柔二美特点;龙上可腾云驾雾,兴风作雨;下可栖身江海,造福黎民。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物。凡炎黄子孙,也把自己喻为龙的传人。龙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人们常以“龙凤呈祥”比喻吉庆之事。以“卧龙凤雏”比喻杰出人才。老百姓给男孩起含有“龙”的名字,给女孩起含有“凤”的名字,以寄托美好寓意。比如《亮剑》里的李云龙,影视明星李小龙等等。总之,龙,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中国文化上也形成了很多与龙有关的各具其趣的成语。例举如下:
龙飞凤舞:1.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亦作凤舞龙飞;2.形容书法笔势之生动而秀逸。
游云惊龙:游动飘逸的云彩,惊飞矫舞的神龙。多形容书法遒劲奔放,连绵多变。
龙肝豹胎:比喻稀有的珍贵食品。
龙驹凤雏:比喻聪明有为的少年。
龙马精神:象龙马一样的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
龙眉凤目:形容人英俊,气度不凡。
龙蟠凤逸:如龙盘曲,如凤闲逸。比喻怀才不遇,隐逸市井山野。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象龙盘曲,象虎踞坐。形容地形雄壮险要。亦作虎踞龙盘或虎踞龙蟠。
龙蛇飞动:龙在飞舞,蛇在游动。多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
龙蛇混杂:比喻好的与坏的混在一起。
龙潭虎窟: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巢穴。比喻凶险之处。亦作虎窟龙潭或者虎穴龙潭。
龙腾虎跃:如龙飞腾,如虎跳跃。形容动作矫健有力,亦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龙头蛇尾:龙头大,蛇尾小。因以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龙骧虎步:如龙马高昂着头,似老虎迈着雄健的步伐。比喻人昂首阔步气势威武。
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像猛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概威武。亦比喻雄才大略。
龙行虎步:举止行动如龙虎而不凡。形容威仪庄重。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龙吟虎啸: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亦作虎啸龙吟。也用于比喻气势盛大。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战虎争: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亦作龙争虎斗。
龙章凤姿:龙的文采,凤的姿容。比喻人的神采非凡。
烹龙炮凤:形容菜肴的奢侈珍奇。亦作炮龙烹凤或炰龙烹凤。
腾蛟起凤:比喻才华出众,就像蛟龙腾跃,凤凰起飞那样。
乘龙快婿:语出《艺文类聚》为女婿的赞词。
攀龙附凤:亦作攀鳞附翼,攀着龙鳞,附着凤翼,想以此建功立业或得以高升。比喻攀附帝王,投靠权贵。
攀龙附骥:比喻依附有权势的人。
生龙活虎:象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
神龙失势:龙失却了凭借的优势,便不再神奇,而同于一般之物。比喻大人物失去了极位或依凭之势,便无能为力。
百龙之智:一百个公孙龙的智巧。形容非常聪慧。
岁在龙蛇:指寿数当尽。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虎掷龙拿:比喻激烈的搏斗。
白龙鱼服:亦作白龙微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而遇险。
蛟龙得水:相传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了施展本领的机会。
骥子龙文:比喻佳子弟或栋材。
人中之龙:亦作人中龙虎,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群龙无首:比喻人多而没有领头的人。
潜龙伏虎:藏在深渊中的蛟龙,伏在丛莽中的猛虎。比喻未被擢用的人才。
潜龙勿用:蛟龙隐伏而不为世所知。比喻人才埋没而未被重用。
潜蛟困凤:潜藏在水中的蛟龙,处于困境的凤凰。比喻英才而不见用,不能有所作为。
鱼龙混杂:比喻好的与坏的混在一起。
鱼龙变化:多用以比喻人事的迁升变化。
鱼龙漫衍:比喻变幻的戏术。
鱼质龙文:鱼的内质,龙的外表。形容徒有其表或者以次充好。
活龙活现:形容作文,说话,描绘的神情生动逼真。亦作活灵活现。
画龙点睛:比喻艺术的创作在紧要之处,着上关键的一笔,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探骊得珠:亦作探骊获珠,比喻诗文的写作。
擒龙缚虎:捉住蛟龙,缚住猛虎。比喻制服,战胜强敌。
降龙伏虎:比喻有极大的本领,能战胜重大困难或恶势力。
绣虎雕龙:比喻善于为文,辞采华丽。
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云起龙骧: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直捣黄龙:指直冲敌人巢穴。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姿态优美矫健。
云从龙,风从虎: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喻有才能者行踪神秘,不露真相。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不压抑打击盘踞在当地的恶势力。
龙生龙,凤生凤,生下老鼠会打洞:1.指生物学上的遗传规律;2.比喻特定的环境对人会有特定的影响。
画龙不成反为狗:犹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另外人们还常用“龙口夺食”比喻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以“合龙口”比喻建筑工程主体工程的竣工。以“批龙鳞”比喻敢于秉笔直书,指摘帝王过失。以“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双基教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