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味学网学习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沁园春·长沙》两处注释质疑

《沁园春·长沙》两处注释质疑

日期:12-27| 味学网| http://www.weixiu6.com |古诗文教学 |人气:860

《沁园春·长沙》两处注释质疑由http://www.weixiu6.com整理发布,类别:古诗文教学, 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古诗文教学大全,古诗词赏析方面的资料。

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 王力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所选的毛泽东名作《沁园春·长沙》,有两个注释的意思,笔者认为稍有不妥,需要进一步斟酌斟酌。

一、“怅寥廓”的“怅”

课本对“怅”字注释道:“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①“怅”本来是一个很常见的字,而且意思也众所周知,但课本为什么要注释呢?笔者推测因为“怅”的意思“失意”与词中生机勃勃、宏阔壮丽的意境与作者的博大胸怀、革命的豪情壮志多少有些矛盾,不协调之处。为了保持词意通畅一致,所以课本对其进行了注释与引申。“失意”确是“怅”的本义,但“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却经不起推敲,也查无实据。首先是因为人一般在深思时难以有康康激昂的情绪,二是笔者查阅了多种版本的字典,“怅”字均无“激昂慷慨的心绪”的意思。如《古代汉语字典》(彩色版):“怅,失意,失望,不称心,不痛快。”②《辞海》(缩印本):“怅,失意,懊恼。”③《毛泽东诗词集》解释为“纳闷地寻思”④,也无激昂慷慨的意思,但其中“纳闷地寻思”的“纳闷”与“失意”的意思有相近重合之处,因此也可以看做包含在“失意”的意思范围之内。

再从词的内容与主旨来看,在“怅寥廓”之上的词句写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壮丽秋景,可以说是“江山如此多娇”,但作者又想到一个现实的问题,“谁主沉浮?”而此时尽管大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局面大好,但距离实现革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豪迈的革命理想此时也未成为现实,心中不免茫然若失,所以当作者面对多娇江山、万类苍生等“谁主沉浮?”的严肃而重大的问题时,因为沉思而暂时的“失意”也是符合人的正常心理与情绪的,当然,这也不影响作者的胸襟抱负,因此,还是把“怅”理解为“失意”或与之相近的引申义(如纳闷地寻思)都是可以的,不必牵强附会地引申为“激昂慷慨的心绪”。

二、“谁主沉浮?”的“沉浮”

课本注释“沉浮”一词时说:“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⑤而《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也就把“谁主沉浮”理解为“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⑥课本的注释与教师教学用书的理解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至少不够准确,与词意有些不符。从上下文来看,词中所写的内容与意境只有“盛”,而体现不出“衰”。上阕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方面主要写天地之间、立体范围之内的景物色彩绚烂、明丽,万物生机勃勃、和谐自由、境界阔大,这些都是江山万物生机之“盛”的表现。下阕的“峥嵘岁月”、“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方面写出了少年同学的意气之“盛”,也看不出与“衰”有什么联系。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以为词中“沉浮”一词是个偏义复词,只强调“浮”即“盛”的意思,而不注重“沉”即“衰”的意思,这样,词的上阕和下阕的文意与气势就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既能表现作者对风景如画的祖国前途命运的思索与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也巧妙、含蓄地回答了上阕结尾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所以,窃以为“沉浮”的注释可以修改为“偏义复词,这里主要强调‘浮’即上升、兴盛之意”,而“谁主沉浮?”就可以理解为“谁能主宰自然万物(包括国家社会)走向或保持兴盛”。尽管中间也有“怅寥廓”的暂时失意,情绪低落,但这种暂时的失意、低落是包含在阔大的人生境界之中的,因而“盛”还是全词的主旋律。

①⑤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语文》(必修1)第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②《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编《古代汉语字典》第74页,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版。

③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第18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第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第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如果觉得《沁园春·长沙》两处注释质疑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古诗文教学大全,古诗词赏析,古诗文教学大全,古诗词赏析,语文学习,沁园春 长沙